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波士顿天气 > 正文

特色藏书”传承苏州历史文脉-搜狐滚动

类别:波士顿天气 日期:2012-11-19 11:35:59 人气: 来源:

  苏报首席记者施晓平

  如果说,三位“藏书之星”的故事只是个案,那么,下篇探讨的,就是他们和其他藏书爱好者的共性问题,诸如藏书特色、互联网时代为何还要继续藏书等。

  藏书求数量更求特色多数藏家特色书过半数

  从泛泛藏书,到越来越重视特色。在“2011年新华杯苏州藏书之星”评选活动中,多数藏家的特色书已超过所藏总量的一半。

  像离休老人孙浩,收藏的3000本书籍中,一半都是《孙子兵法》及相关书籍、孙氏家谱;吴江博物馆汝悦来的藏书,以书画类书籍、史籍、地方文献为特色,在他的6000余册藏书中,这些书更占了9成左右。

  再如平江实验学校退休教师惠桦,原先从事少先队、儿童教育工作,因此家里的两只书橱中,一只以德育教育书籍、儿童书籍为主,其中有不少是惠桦自己为孩子们编的书,如童谣、游戏、故事书等。同时,惠桦十分热爱吴文化,另一只书橱的书就以吴文化书籍为主。

  而90多岁的老中医秦景中,藏书也很有特色,5千册藏书主要门类是医学养生和书法绘画,和他的职业和的追求完美结合。

  一位叫袁立辉的“藏书之星”,所藏的2万册书以机械、化工类居多。袁立辉说,他一有空就会翻阅这些书,并反复揣摩,发明了好几样东西,“半导体空调服”、“导流罩散热节电的方法及装置”等还获得了国家专利。

  书法家潘振元的1.5万册藏书以文学、历史、哲学、艺术为主。他觉得,书法家意趣的高下,取决于他的文化学养,而文化学养正来自于读书,特别是阅读中国古典文学,因此他买书时主要购买文学书,以及历史、哲学、艺术书。“藏书之星”评选活动主办方介绍,数量并不是入选“藏书之星”的唯一标准,藏书有特色等,也能为候选人加上不少分。他们的“藏书之星”评分表分为六个项目,每个项目的满分分值从10分到30分不等,总分100分。其中第一个项目是藏书册数,满3千册即得10分,每增加500册加2分,满30分封顶。也就是说,藏书满8千册就可以得30分,超过8千册也只有30分。第二个项目是藏书质量,满分20分。第三个项目就是藏书特色,满分15分。此外,使用、陈列布置等的好坏,也将影响总分。

  当然,未入选和未参加“藏书之星”评比的市民中,也有不少很有特色,像苏州运河公园管理处的姚嘉康,所藏的2万册书籍以连环画为主;还有人以收藏地方志为主、以收藏民间文学作品为主,等等。

  藏家们越来越重视藏书特色,显示着他们藏书风格的成熟。而正是这些特色,让苏州的藏书舞台更加丰富多采。

  网络时代为啥要藏书“粮食满仓”备不时之需

  尽管互联网对购买实体书形成冲击,已是个不争的事实,再加上苏州建设了众多的公共图书馆,个人藏书似乎已经没有太大的必要。但大批市民依然热衷藏书,拥有几百册藏书的家庭遍布城乡,有上千册书的家庭也不在少数,而且藏书队伍中不乏年轻人的身影,原因何在?随时可阅读,自己藏书用起来方便我市一些藏书者对此认为,如果把书籍比作粮食的话,那么,藏书众多就好比“粮食满仓”,从互联网查找资料,就好比临时调集,哪有“粮食满仓”来得方便和定心?

  汝悦来就说,他并不互联网,但还是很喜欢藏书、读书的乐趣,觉得书本拿在手里很实在,而且参考起来很方便,资料就在家里,随看随写,不像网络,打开电脑等载体就要一段时间,看得时间长了还会眼花。藏书就像一位位随时等候你请教的老师,可以随时把满肚子经纶展示给你。

  网络差错多,准确不如实体书

  卜延中老师则认为,现在虽然许多内容都可以在网上查找,但因为书籍的电子化程度还不高,所以还是有许多内容查不到,或者即使查到了,内容也比较浅,甚至有许多差错,要搞深入研究根本不行,所以还得靠买书、藏书来解决。

  惠桦老师对卜延中的观点也深有同感。已经退休十多年的他,仍没有离开教育工作,还常被请去做嘉宾。学校要开家长会,学生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,要编写校本教材,给孩子们写剧本……所藏的书都是很好的帮手。许多人问惠桦,你的智慧从哪里来?惠桦指指家里的藏书说,就从它们那里来啊。

  书籍也是一种有价收藏品

  在当今时代,许多人都加入到收藏的行列中,不过藏品大多以古玩、工艺品为主。但我市不少藏书者认为,书籍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藏品,从他们的购买经历看,真叫“今天不买,今后更贵”。像“”前的连环画,保存完好的价值也很可观了。如果有作者签名,收藏起来就更有价值了。

  就书籍的内容而言,也很值得收藏。藏书者姚先生说,书籍是历史的载体,总能引起人们一种怀旧的情感,这也是他藏书的原因之一。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《苏州藏书史》主编叶瑞宝认为,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。他说,苏州人很早就开始藏书,营造了很好的读书氛围,对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很有帮助。苏州藏书最大的特点是私家藏书,历史上藏书家众多,仅《苏州藏书史》记载的南齐至清末的藏书家就多达751名,还涌现出城区文氏,甫里(今吴中区甪直镇)许氏,常熟冯氏、瞿氏等世代藏书家族,出现了铁琴铜剑楼、过云楼等藏书楼,藏书早已成为苏州的一种文化现象。现在还有这么多人藏书,正是对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。

  【记者手记】

  有关苏州藏书的话题,能说的实在太多。本来还想写写大范围的市民藏书量情况,以便从中窥探互联网对苏州人藏书的影响。但一个圈子问下来,没有哪个机构能提供确切数据。

  问书店吧,现在实体书店、网店这么多,苏州人一年到底买下多少书,根本没法统计。即使能统计出来,买书量和藏书量还不能划等号,因为买的书一部分可能会被处理掉,而别人送的书也可能成为藏书……

  去市城调队问问,也没有相关数据,能问到的,只有历年书报、教材等的人均支出数。但因为书报、教材和书籍并不完全相同,再加上涨价等因素,这些数字,也很难跟藏书量挂上钩。

 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,苏州能否把居民藏书量纳入调查范围,以便从得到的数据中,分析新时期苏州人的藏书特点、变化情况,更好地为“文化苏州”建设提供参考?

关键词:苏州历史
0
0
0
0
0
0
0
0

网友评论 ()条 查看

姓名: 验证码: 看不清楚,换一个

推荐文章更多

热门图文更多

最新文章更多

关于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 - 友情链接 - 网站地图 - 版权声明 - 人才招聘 - 帮助

赞助合作:

声明: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,不代表站长立场,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删除。

CopyRight 2010-2016 波士顿旅行网 All Rights Reserved